近年来,甘肃省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资源较为紧缺的情况下,按照中央提出“甘肃要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要求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具体部署,优先保障政策投入,着力健全长效机制,实现了残疾人事业持续快速发展,得到了国务院残工委和中国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在省残联六代会讲话中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做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切实把残疾人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及时研究解决残疾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多开“小灶”、多开“绿灯”,建立残疾人政策上的“无障碍通道”。
优先纳入发展大局,同步推进实施
甘肃省委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省政府研究印发“十二五”残疾人事业发展规划,对新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作出重大部署;特别是近五年,省委省政府30多次研究残疾人工作,连续将多项残疾人民生项目列入为民办实事计划,带动各级党委政府累计为残疾人办实事1200多件。王三运书记、刘伟平省长等历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5次对残疾人工作作出专门批示。省市县政府每年逐级签订《残疾人工作目标管理责任书》,年终组织考核表彰并逐年提高奖励标准。在省委省政府实施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双联行动中,均将残疾人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分解落实责任、逐级狠抓落实。“十一五”期间,全省投入各级各类残疾人事业项目经费同比增加7.7倍。今年,省委省政府将投入近5亿元,为2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危房改造,为10万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为7万一级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
优先完善法规政策,同步监督落实
甘肃省制定实施《残疾人保障条例》、《无障碍建设条例》两部地方性法规和《扶助残疾人规定》、《残疾人就业办法》两部政府规章及残疾人事业近30部政策文件。省政府残工委连续三年开展“残疾人扶助政策落实年”活动,将落实责任和目标要求分解到相关成员单位和各市州,逐级通过人大执法检查、政协调研视察、专项工作督查和年底考核通报抓落实,取得良好效果。全省重度贫困残疾人参加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个人参保费均由政府代缴或补贴,残疾人参保率和参合率均达到98%以上;44.8万残疾人优先纳入低保,城镇残疾人低保金普遍上浮20%以上,部分残疾人康复项目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省市县政府将残疾人扶贫纳入扶贫总体规划统一部署和实施,连续10年将其列入政府目标责任书。先后出台20多个残疾人扶贫政策文件,政府公益性岗位30%用于安排残疾人;市县乡普遍建立符合当地实际的残疾人扶贫配套措施。
优先保障重点投入,着力改善民生
甘肃省委省政府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把优先解决残疾人困难作为执政为民的首要任务来抓,近五年全省各级累计争取整合投入26.3亿元,实施各级政府残疾人民生实事项目、重点业务工作项目、社会组织援助项目160多个,甘肃已成为全国唯一建立残疾人“两补”制度的西部省份。其中,省委省政府2013年为7万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4584万元;2014年拟为10万特困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2亿元,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纳入制度性安排;投入7.6亿元,连续五年帮助7万户农村贫困残疾人新建住房,为3.5万户困难残疾人家庭优先落实廉租住房或租赁补贴;3.34万精神、智力和重度残疾人享受到托养补贴;2.7万残疾人享受到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2178户城乡贫困残疾人家庭得到免费无障碍改造。在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中,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农业补贴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37万残疾人家庭增产增收。在移民搬迁、牧民定居点建设、灾后重建等项目建设中,为符合条件的残疾人落实各种补贴3.4亿元。在最低生活保障和扶贫开发两项制度衔接中,使符合低保条件的残疾人100%得到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80%以上得到应扶尽扶。在以工代赈项目中,优先安排残疾人或家庭成员,累计减免残疾人“以工代赈”义务工折合资金4500万元。在新农村建设中,优先解决残疾人家庭的沼气池、电视接收系统及改水、改厕等,累计减免水、电、路配套建设个人集资约8700万元。在西北师大等高校开设特殊教育本科专业,开办甘肃电大残疾人教育学院。通过“四定(定帮扶对象、目标、措施、责任)两带头(党政领导干部带头、各级成员单位带头)”措施和省委双联行动,每年帮扶贫困残疾人近15万人次。